当前位置: 首页 篮球 NBA

杨瀚森被下放到发展联盟,看样子还是很难在NBA站稳脚跟

来源:懂球帝 发布时间:2025-11-02 14:15:36

  北京时间11月2日,近日,CBA青岛队新星杨瀚森被NBA球队下放到发展联盟的消息引发广泛讨论。这位曾被寄予厚望的年轻中锋,在NBA夏季联赛和发展联盟的起伏表现,暴露出中国球员冲击世界顶级联赛仍面临多重挑战。

  

  ###一、高开低走的NBA之路

  2023-24赛季,19岁的杨瀚森以场均15.2分10.4篮板4.1盖帽的亮眼数据荣膺CBA最佳新秀,其出色的篮下脚步和防守意识引发NBA球探关注。今年夏天,他受邀参加NBA夏季联赛,首秀便以12分8篮板3盖帽的表现登上社交媒体热搜。某西部球队球探当时评价:"他展现了中国内线传统的技术细腻度,2米18的身高配合2米26的臂展具有天然优势。"

  然而随着赛程深入,问题逐渐暴露。在后续5场比赛中,他面对更高强度对抗时命中率骤降至41%,场均失误达3.4次。更关键的是,其三分球命中率仅有23%,罚球命中率不足60%。某东部球队助理教练私下表示:"现代NBA需要内线球员具备空间能力,他的技术特点更像二十年前的古典中锋。"

  

  ###二、发展联盟的残酷考验

  被下放到发展联盟后,杨瀚森在首场比赛中替补登场17分钟,得到6分5篮板但出现4次犯规。专业数据分析显示,他在防守挡拆时每回合让对手得到1.12分,位列联盟倒数15%。发展联盟教练组反馈指出:"他的横向移动速度在换防后卫时非常吃亏,必须提升脚步灵活性。"

  值得注意的是,在发展联盟的历史上,中国球员的生存率并不乐观。除周琦曾在2017-18赛季效力火箭下属球队外,其他如阿不都沙拉木、丁彦雨航等尝试冲击NBA的球员,最终都未能突破发展联盟门槛。NBA国际球员事务主管马克·塔特姆曾分析:"语言障碍、文化适应和比赛节奏差异,构成亚洲球员的三重考验。"

  ###三、技术短板与时代错位

  深入分析杨瀚森的技术特点可以发现,其优势与当代NBA需求存在明显错位。在CBA效力的最后一个赛季,他场均仅有1.2次三分出手,而NBA首发中锋本赛季平均三分出手达4.3次。更严峻的是,现代NBA强调的"五小阵容"要求内线球员具备换防能力,但体测数据显示,杨瀚森3/4场冲刺速度比同位置NBA球员慢0.3秒左右。

  篮球战术分析师李明指出:"他的背身单打占比达42%,但NBA球队现在更看重内线的策应和空间属性。除非能开发出稳定三分,否则很难获得稳定出场时间。"这种技术转型的压力,此前也曾出现在周琦的NBA征程中。

  ###四、中国球员的NBA困境溯源

  回顾中国球员的NBA历程,从王治郅到周琦,内线球员始终面临相似挑战。姚明成功案例的特殊性在于:他不仅拥有历史级的身高和技术,更关键的是在2000年代初NBA尚未完全进入"小球时代"。现任CBA联盟CEO的张雄坦言:"现在NBA对国际球员的要求已从'特殊技能'变成'全面兼容',这对我们的青训体系提出新课题。"

  

  统计显示,近十年通过选秀进入NBA的国际球员中,欧洲球员平均留队时间达4.2年,而亚洲球员仅1.8年。这种差距背后是篮球理念的深层差异——欧洲青训体系更早引入NBA化的训练模式,而亚洲球员往往需要职业联赛后期才开始针对性调整。

  ###五、未来发展的可能路径

  面对现实困境,篮球专业人士建议多管齐下:短期可通过特训提升三分投射(目标命中率需达35%以上)和防守机动性;中期考虑加盟澳大利亚NBL或欧洲联赛,适应更快节奏;长期则需要从青少年训练阶段融入现代篮球理念。

  前中国男篮主帅宫鲁鸣的观点颇具参考价值:"与其勉强适应NBA,不如先成为亚洲顶级中锋。易建联当年从NBA回归后,反而在国际赛场打出更好表现。"目前CBA正在推进的"球员技术全面化改革",或许能为下一代球员铺就更务实的成长道路。

  杨瀚森的案例再次印证,中国篮球与世界顶级水平的接轨,需要体系化的变革而非个别天才的突围。在NBA日益强调"位置模糊化"的今天,传统内线的生存空间正在收缩,这既是对球员的挑战,更是对中国篮球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拷问。未来的突破,或许不在于是否站上NBA赛场,而在于能否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篮球哲学的完整人才梯队。

标签 NBA 杨瀚森

相关直播

热门视频

更多 >>

相关资讯

相关录像

相关集锦

热门TA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