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5年10月17日,开拓者客场129-132惜败爵士的比赛中,中国球员杨瀚森在比赛中出战。这位20岁的内线新星在15分钟出场时间里交出3分1助攻1抢断1封盖的全面数据,但6次犯规和0篮板的表现也引发热议——这位被寄予厚望的潜力股,究竟是惊喜还是警示?
效率闪光难掩角色尴尬
杨瀚森的进攻效率呈现两极分化。作为中锋球员,他全场仅出手2次却高效命中1球,尤其三分线外1投1中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,这与开拓者全队38.9%的三分命中率形成呼应。但尴尬的是,他的3分得分占全队总得分比例仅为2.3%,在出场时间超过10分钟的开拓者球员中排名垫底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当他在场时球队净负3分,与替补席上西迪·西索科+8的正负值形成鲜明对比。
防守端的表现同样矛盾。1次封盖和1次抢断展现了他的防守意识,但其6次犯规直接导致出场时间被切割得支离破碎——平均每2.5分钟就出现1次犯规,这样的犯规频率在本赛季所有出场球员中排名第二。对比爵士队中锋沃克-凯斯勒26分钟仅3次犯规的数据,杨瀚森的防守判断显然存在明显问题。
篮板真空暴露适应难题
最令人意外的数据来自篮板球统计。作为身高2.18米的传统中锋,杨瀚森全场0篮板的表现与比赛实际形成强烈反差。开拓者全队抢下45个篮板,首发中锋多诺万·克林根贡献10篮板,甚至替补前锋克里斯·默里都有6篮板进账。而杨瀚森在场的15分钟里,开拓者前场篮板率仅为15.4%,低于全队平均的20.7%。
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NBA与CBA的节奏差异。数据显示,本场比赛平均回合数达到99.3,远超上赛季CBA联赛的91.2。当比赛节奏加快时,杨瀚森的篮板卡位习惯明显未能及时调整,多次出现被爵士球员从弱侧冲抢篮板的情况。比赛第三节还剩4分12秒时,他在防守沃克-凯斯勒时因判断失误赔上第4次犯规,直接导致主教练将其换下,错失了关键的适应机会。
三大改进方向决定留队前景
要在竞争激烈的开拓者内线获得稳定位置,杨瀚森需要重点突破三个瓶颈。首先是犯规控制,参考同队替补克里斯·默里19分钟6犯规的类似情况,两人都需要提升防守选位的合理性——尤其是在挡拆防守中,如何在延误与回防之间找到平衡。
其次是篮板意识的重塑。对比他在青岛队时期场均10.5篮板的数据,NBA级别的身体对抗显然需要更积极的卡位态度。开拓者助理教练在赛后采访中提到:"他需要学会用更聪明的方式利用身体,而不是单纯依赖身高优势。"
最后是进攻端参与度的提升。15分钟仅2次出手显然无法满足球队需求,作为对比,爵士替补中锋优素福-努尔基奇14分钟出手6次拿下12分。杨瀚森需要在挡拆后外弹三分与顺下攻筐之间找到更清晰的定位,充分利用其100%的三分命中率优势。
这场15分钟的出场像一面多棱镜,既映照出杨瀚森作为空间型中锋的潜力,也暴露了他适应NBA节奏的阵痛。开拓者内线轮换中,多诺万·克林根和罗伯特-威廉姆斯的存在意味着竞争激烈,这位中国新星能否将在比赛中的闪光点转化为稳定贡献,将决定他能否在本赛季获得更多成长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