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篮球 CBA

议起复盘丨王仕鹏建议杨瀚森打G联赛,这反而适得其反

来源:懂球帝 发布时间:2025-10-27 23:51:37

  来源:篮球是朋友

  

  前中国男篮球员王仕鹏关于“杨瀚森不如去G联赛练级”的观点,出发点或许是为20岁小将的成长焦虑,但这份建议却忽略了NBA赛场最珍贵的不可替代性。

  比起G联赛的充足出场时间,当下开拓者给予的3-5分钟NBA正赛时间,才是更稀缺的成长养分。

  首先要有一个核心认知:NBA正赛的3分钟,远非G联赛的30分钟能等价替换。

  王仕鹏担忧“每场5分钟不到会荒废赛季”,却忽略了这几分钟背后的价值含量。

  对阵快船,杨瀚森首节与霍勒迪的挡拆配合、造犯规罚篮的选择,是在与NBA级别的队友磨合战术。

  次战被库里针对挡拆攻击,是直面联盟顶级后卫的节奏压迫。

  哪怕是坐在场边看着队友应对快船的焦灼战局,也是观察防守体系如何运转的现场教学。

  这些场景里的对抗强度、战术细节、裁判尺度,都是G联赛慢半拍的节奏里无法复制的。

  G联赛能给杨瀚森连续的进攻回合,却给不了他与霍勒迪挡拆后瞬间判断下顺时机的实战考验,更给不了被库里盯上时如何调整脚步站位的切身教训。

  再者,跟不上节奏恰恰是需要留队打磨的理由,而非奔赴G联赛的借口。

  王仕鹏直言杨瀚森的脚步、速度跟不上NBA节奏,可节奏从来不是在低级别赛场练熟再带上来的技能,而是需要在高强度环境里被动适应的肌肉记忆。

  就像当年姚明初到火箭,也曾跟不上快攻,但他正是在每一次NBA实战里调整步伐、压缩反应时间,才逐渐成为联盟顶级中锋。

  若此时将杨瀚森送到G联赛,他或许能凭借身高优势轻松抢下篮板、完成得分,可当他再回到NBA赛场,面对突然提速的攻防,只会更难适应。

  就像习惯了慢跑的人,突然被拉去冲刺,反而容易摔倒。

  当下的跟不上,本质是暴露问题的过程,而留在NBA,才能第一时间找到改进的方向。

  更关键的是,队内竞争不是挤压时间的枷锁,而是最直观的成长参照。

  王仕鹏拿克林根与杨瀚森对比,认为前者的篮板、速度、体能更占优,这恰恰是杨瀚森留在开拓者的意义。

  他能每天在训练里观察克林根如何卡位抢篮板,看队友如何用更快的移动弥补身高劣势,这种近距离观摩的动力,远强于在G联赛里当数据刷子。

  20岁的成长,从来不是在舒适区里积累数据,而是在竞争里看清差距。

  若去了G联赛,杨瀚森可能暂时摆脱出场时间焦虑,但也会失去这份身边有追赶目标的紧迫感,反而延缓进步节奏。

  当然,王仕鹏的焦虑并非没有道理,没人希望年轻球员在替补席上消耗天赋。

  但NBA新秀的成长从来不是一帆风顺。

  不是要么打10分钟NBA,要么去G联赛打30分钟,而是在有限的NBA时间里抓住每一次战术执行、每一次对抗反馈。

  对于杨瀚森而言,现在最需要的不是G联赛的量,而是NBA的质。

  不是逃避节奏与竞争,而是在节奏里磨技术、在竞争里找定位。

  王仕鹏的建议里藏着对中国球员的期许,可这份期许若指向退而求其次,反而会错失最关键的成长窗口。

  毕竟,能在NBA赛场感受跟不上的节奏,本身就是比G联赛任何数据都更宝贵的成长。

相关直播

热门视频

更多 >>

相关资讯

相关录像

相关集锦

热门TA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