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北京时间10月24日,2025年10月24日,当NBA官方公布最新一批符合退休金领取资格的球员名单时,一个熟悉的名字让全球篮球迷集体破防——姚明。这位中国篮坛传奇与麦迪、吉诺比利、邓肯等巨星同期达到领取退休金标准,标志着21世纪第一个十年那批承载无数人青春的超级球星,正式步入职业生涯的"下半场"。
根据NBA退休金计划规定,球员年满45岁即可开始领取退休金。姚明出生于1980年9月12日,今年刚好跨过45岁门槛。按照现行公式计算,这位8届全明星中锋每月可领取约4577美元(约合3.3万元人民币)的退休金。与他同期"毕业"的还有2002年选秀同届的"阿根廷妖刀"吉诺比利,以及比姚明早两年进入联盟的"石佛"邓肯。更令人唏嘘的是,曾与姚明组成"MM组合"的麦迪,其实早在2024年5月就已具备领取资格,只是当这些名字被并列在一起时,才让人惊觉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真的远去了。
回望这些球员的巅峰岁月,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传奇。姚明在2002年以状元身份登陆NBA时,不仅改写了亚洲球员的历史,更成为中美文化交流的桥梁。休斯顿火箭队的红色11号球衣,曾让中国数亿观众养成"上午翘班看球"的特殊文化现象。他与麦迪组成的"MM组合"虽因伤病未能染指总冠军,但35秒13分的"麦迪时刻"、22连胜的疯狂纪录,至今仍是老球迷茶余饭后的谈资。而马刺系的吉诺比利和邓肯,则代表着另一种篮球哲学——吉诺比利鬼魅般的欧洲步撕碎了多少球队的防线,邓肯稳定的45度打板投篮铸就了五冠王朝。这些极具辨识度的技术动作,如今在新生代球员中已成绝响。
从数据维度看,这批球员的集体谢幕带走了一个怎样的时代?姚明职业生涯场均19分9.2篮板,八次入选全明星;麦迪两夺得分王,七次全明星;吉诺比利四次总冠军,两次全明星;邓肯更是留下场均19分10.8篮板,五冠在手的历史第一大前锋成绩单。他们活跃的2000-2010年间,NBA场均得分始终徘徊在97分左右,比赛节奏比现在慢15%,内线得分占比高出近20%。这种强调阵地战、重视中距离投篮的古典篮球美学,与当今魔球理论主导的小球风暴形成鲜明对比。最具象征意义的是,在姚明退役的2011年,联盟中还有7位身高超过2米10的首发中锋,而到2025年,这个数字已锐减至3人。
伤病是这批球员共同的宿敌。姚明因应力性骨折30岁黯然退役,麦迪的膝盖和背伤让他在32岁就沦为角色球员。即便是"长青树"邓肯,也在39岁那年明显露出疲态。现代运动医学的进步使得杜兰特跟腱断裂后仍能重返巅峰,但在他们那个年代,类似的伤病往往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终结。吉诺比利曾在采访中透露:"我们那会儿打完背靠背比赛,第二天要泡两小时冰桶才能训练,现在球员有各种高科技恢复设备。"这种代际差异,恰是篮球运动演进的微观缩影。
这些退役球星的人生下半场同样精彩。姚明自2017年担任中国篮协主席以来,推动CBA选秀改革、建立国家队人才库,最近更促成中国男篮归化首位外籍球员。邓肯在马刺队担任助教期间培养出新一代内线核心,其低调务实的作风延续了球员时代的人设。麦迪转型解说员后,因其独特的幽默感和专业分析收获新粉丝群体。吉诺比利则回到阿根廷经营葡萄酒庄,偶尔出现在马刺主场VIP座位。他们用不同方式证明:伟大球员的影响力从不局限于球场。
当这些45岁的老将开始领取退休金,NBA的权杖早已完成交接。约基奇、字母哥们正在书写新的传奇,文班亚马们代表着更遥远的未来。但那些定格在记忆里的画面不会褪色——姚明奥尼尔的全明星跳球、麦迪骑扣布拉德利、吉诺比利蛇形突破、邓肯摸秃吉诺比利头顶。这些画面共同构成千禧年初篮球文化的集体记忆,就像乔丹之于90年代,魔术师之于80年代。
站在2025年回望,姚明们的退休金资格不仅是个财务节点,更是一个文化符号。它提醒我们,那个允许中锋称霸、尊重传统位置划分、允许球员用十年打磨一招鲜的篮球纪元,已经封存在历史相册里。当现代球员在三分线外疯狂出手时,老球迷总会想起:曾经有个2米26的东方巨人,用教科书般的背身单打告诉世界,篮球还可以这样打。这种时代特质的消逝,或许比任何数据都更能定义什么是"一个时代的结束"。
如今NBA的退休金系统仍在平稳运行,就像联盟75年历史中每个时代都在这里留下印记。不同的是,当姚明们开始领取支票时,领取者名单上首次出现了如此多非美国本土球员的名字——这恰是他们留给篮球运动最持久的遗产:真正将NBA变成了世界联赛。正如波波维奇在邓肯退休仪式上说的:"伟大的球员来来去去,但伟大的改变永远留存。"
上一篇: 亚历山大绝杀三不沾雷霆连续两场加时